2023年11月22日,随家人和朋友,参观了洛阳“周王城天子架六博物馆”。自上次参观周原博物馆和宝鸡青铜博物馆后,对西周略有了解。此番,参观架六博物馆也是进一步增强了对东周的认识。有人说,你怎么爱看这些老东西,是不是老了?其实不是,是一种浮躁生活的沉淀,是一种文化的溯源。它可以跨越时空,把自己代入到那个时代,去体会古人艰苦条件下的智慧。想想现在拥有的优越条件,应该有更大的创造,才能对得起这个时代。

公元前772年周平王东迁,车驾至于洛阳(西工区),见市井稠密,宫阙壮丽,与镐京无异,心中大喜。京都既定,四方诸侯,莫不进表称贺。以此作为王城,历经24位天子,演绎了春秋战国500年的历史。

关于周王城概貌,考古学家,经过多年考古勘探和查询历史记载,勾勒出一个简单的雏形。

东周王城位于今邮山以南,洛河以北,涧、洛两河交汇处。城址略呈方形,四周原有夯土城墙,周长约15公里。北墙平直,全长2890米,北墙外发现有深约5米的城壕:西墙曲折,总长约4000米;东南被洛河冲毁,南墙残长850米,东墙残长1800米。城址西南部为宫殿区,其东为粮窖区,西北部为手工业作坊区,中东南部为陵墓区。

王城的营建按一定的规划制度进行。《周礼·考工记》记载:“匠人营国,方九里,旁三门。国中九经九纬,经途九轨。左祖右社,前朝后市。市朝一夫。”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记载:“宫有五门,内有六寝,近郊三十里之地有明堂。”这种理想化的建筑布局与考古勘察发掘不尽吻合,但其对后世都城的设计和营造具有深远影响。

作为十三朝古都,历经了无数次战火的蹂躏,留下的是深埋地下的墓葬和地面上的残垣断壁。

周平王因引狼入室,杀害了其父周幽王,背上了弑父之名。威信和影响力一代不如一代。而诸侯国却越做越强,不满足于公侯子爵,相继称王。

公元前520年,周景王的庶长子王子朝周悼王病死后,自立为王。晋国派兵攻打王子朝,立王子姬敬王。此后敬王王子朝不时仍有冲突。公元前516年王子朝逃到楚国。公元前505年春,楚国被吴国击败,险些亡国,周敬王趁机派人在楚地杀死王子朝。王子朝旧部支持者在次年起兵举事,敬王出逃,公元前503年在晋国帮助下回洛阳。因王子朝在洛阳势大,敬王乃迁都至洛阳之东,称新都为成周(白马寺东),称旧都为王城(西工区)敬王死后,元王即位,便进入了历史上的战国时代,元王在位仅七年。

至东周第十九代王周考王四年,礼崩乐坏达到极致。当时晋国刚即位的晋幽公年幼势弱,晋国三位士大夫魏斯、赵籍、韩虎合谋,只以绛州、曲沃二邑为晋幽公俸食,余地皆三分入于三家,号称三晋。幽公微弱,反往三家朝见,君臣之分倒置。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初次分封晋国大夫魏斯、赵籍、韩虎为诸侯国君。

晋国的三家大夫欺凌蔑视国君,瓜分了晋国,作为天子的周烈威王不能派兵征讨,反而对他们加封赐爵,让他们列位于诸侯国君之中,这样做就使周王朝仅有的一点名分不能再守,而全部放弃了。周朝先王的礼教到此丧失干净!

著名的史书《资治通鉴》则从这段历史开始。国家与个人,如果没有敬畏及规矩。加速下滑势不可挡。

诸侯相互讨伐,合纵连横,挟天子令诸侯,春秋五霸,战国七雄,周王室更加衰弱,周天子仅作为一种纪年符号。至最后一代周赧王虽居天子,徒守空名,不能号令。于公元前256年降于秦。秦王命令毁掉周室宗庙,并搬运九鼎至咸阳。

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再来看洛阳王城的天子驾六。该墓穴是一个陪葬坑,具体属于那位周王尚不清楚。

2002年7月-2003年3月为配合洛阳市东右的东周王城遗址区1.6万平方米王城广场建设,在距东周王城东城墙200米左米的范围内发现了东周时期397座长方形竖穴土圹墓,其中大型“甲”字型墓2座,车马坑 18座。在顶东侧南北向并列放置了3辆车,车辕均向南,此种陪葬形式为首次发现。停室外四周堆放鹅卵石。由于多次盗扰,3辆车遭不同程度破坏。为保护这一重要遗迹,该墓进行了回填保护。

天子架六是原址原状陈列展示,西区6号马坑,中区5号车马坑。5号车马坑也就是著名的天子驾六车马陪葬坑,规模最大、车马数量最气势最为壮观。5号车马坑应是某一代周王陵的陪葬坑,整个车队由北向南呈纵向东西两列叠压放置,车辕均向南,辕左右两侧的马数量对称。六马骂一车,在这辆车的车辕两侧对称摆放着6匹马清晰可见,这就是仅见于文记载的“天子驾六”。

驾二车和驾四车呈众星拱月之势排列在天子驾六的前后,烘托出独一无二的王者气势,仿佛恢宏大气周天子车马出行仪仗列阵。

这座在地下沉埋了2000多年的天子驾六车马陪葬坑的发现、揭开了古代天子驾六、驾四的千古疑案,印证了“天子驾六,诸侯驾四,大夫驾三,士驾二,庶人驾一”记载的准确性,为研究东周时期的丧葬制度、乘舆制度,以及确定东周王城的王陵区和城市布局提供了全新的考古资料,成为21世纪东周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,被誉为“东都瑰宝,举世无双”。

实际上,架六应是仪仗时才用,或者市内使用。按照当时交通条件,上路就乱了套了。

到了春秋战国之际,随葬车马的等级色彩逐步淡化,不仅是墓主等级身份的标示物,更加重视生前的财富。到了战国晚期,随着整个社会礼乐制度的崩溃,车马殉葬制度开始走向衰落,由真车马向车马冥器过渡。

到了秦汉,则是以陶器和青铜器陪葬,如汉阳陵、秦始皇兵马俑。

博物馆还展出了由其它墓葬出土的钟、磬和玉器。并介绍和展示列鼎和列簋制度。

  鼎

列鼎列簋制度

编钟

车马

用器物标志人的身份和地位向人展示财富的占有,甚至死后也要带到阴间。这种传统根深蒂固。古人什么级别使用多少马匹,与现代人什么级别享受什么样福利待遇,如出一辙,说明封建的等级制度无处不在。

在社会科学,等级制度是把所有人或团体分等级的制度,在这种制度下各个等级拥有不平等的权利,上层等级权利大,下层等级权利小;而且往往下层等级人数众多,受到人数较少的上层等级的统治和管辖。这就构成了阶梯状的社会结构,大多数的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里。

等级规定了其所属者的权利与义务的多寡,等级之间一般是壁垒森严,界限分明的。

几千年来的人类社会一直在等级制度下发展,这主要体现在阶级(我更喜欢阶层这种说法)的产生和存在。阶级是一种涉及全社会人员的等级制度,所以一个社会往往有若干并行交叉的等级制度。所有政权均是等级制度的产物。

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想,致力于消灭等级制度。他们认为各种形式的等级制度是不可容忍的,违反了平等的精神,最终会随社会发展而消失;在等级制度下,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主要按等级分配,构成剥削。马克思主义解决等级制度的方案是共产主义社会。

现代社会的等级制是有社会分工,并由此产生的社会分层分化为条件的。资本的流动和扩大是等级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原因,因而要求社会在每一个方面、每一个地方都要建立等级制的撤出机制,就目前看来,是不现实的。公平的思想和意识与资本的相互对冲会使社会达到良好的效果。

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