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女性就业是一项社会难题。最近,我帮助一位即将毕业的女研究生推荐工作,该生学习好,工作能力强,要是往年找个工作应不是什么大问题。最初,介绍给一家研究所,竭力推荐。所里招人的顺序是:博士生,男硕士,女硕士,不是有我推荐,连简历也不收,虽然给了面试机会,但等了一个月后还是没录取。于是,又有给另一家搞测量的研究所推荐,所长乃我之学生,尽了最大努力,终不得成事。第三家则是一个工厂,厂长依然为我之弟子,虽尽力而为,但功亏一篑。实属无奈,又给一个效益一般的研究所推荐,所长坦诚直言:女生过来好多实际问题困扰,工作不能正常开展,如果招不到男生再说吧。

现代社会莫非又到了一个女性重新定位的阶段了?也是摆在招生和就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。人类社会的文明总是经历从解放到堕落,从堕落到解放,这样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。当这种堕落到影响社会运行时,将会有一些伟大的人物诞生。

西方社会一向以照顾女性和尊重女性作为重要的交际礼仪,女性优先(Lady First)。这很可能是骑士精神的遗风。谦卑、荣誉、牺牲、英勇、怜悯、牺牲、诚实、公正,被后世美化成一种良性的道德标准。电影《泰坦尼克号》让这一光环更加明亮,生还者69%是妇女和儿童,男性仅占17%,1500多人葬身海底,展现出了关键时候让妇女儿童先走的贵族精神。

然而,敏锐的观察家发现,更大的生存法则站在财富的一边,头等舱的生存率为63%,而三等舱则为25%,当某个团体处在权力和财富的制高点时,本能地认为比他人应占有更多的生存和服务优势,说明传统美德和人性的本能在权势和财富面前是一个巨大的考验。

Lady First是在展现男性对女性,强者对弱者的照顾,而对那些追求男女平等的女人来说,这是一种歧视。

美国女权领袖苏珊.布劳内尔.安东尼为了争取女性的选举权,奋斗一生。1872年美国总统大选,安东尼带领一帮妇女前去投票所投票,被拘捕并遭到起诉,罚款100美元,她坚决拒付。这得到了许多家庭主妇的支持,参加到抗争运动中来,终于在1920年宪法修正案中准许女性参加投票。

中国女性自古以来都是男性的附属物,辛亥年的那场革命让女性与过去有了不同。晚清涌现出了许多像秋瑾那样的女革命者。抛头颅洒热血迎接民国的诞生,然而宪法中却没有男女平等。在多位女代表的强烈呼吁下,1924年全国出现了三位女人大代表,1947年才被写入宪法。

咱们倡导的男女平等,是一种忽略性别差异,女人要做男人的事。而现实生活中,女人在家庭扮演着与男性不同的角色,要生儿育女,照顾家庭。在社会中应该是被照顾的角色,而不应该像男性一样使用。但是,随著市场化的深入,企业讲效益,单位搞工资定额,致使很多厂所不愿意接纳女生,有的则成为男性的搭配品。在我们在强制性地要求企事业单位交纳残疾人福利基金时,却忽略了其应尽的社会义务,必须接纳一定比例的女性,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。如果一个国家不注重保护弱者,道德必然滑坡。当然如果采用日本那样的体制,则是另一个话题了。

一些女生也不能正确面对就业,像传销一样推销自己。一个有经验的人力资源领导很容易看出就业者的心态,能否长久,能否干出一番事业,其实比我们更了解自己。专业不是唯一能够录取的标准,很多人力资源部的的人,对专业了解并不深入,因为我们所学的知识很少能完全契合,更多的是干中学和学中干。现在企业制度,基本上都是些成年人制定的,因此来得更现实些。为什么在西方,更强调知名人士的推荐,因为用人部门更相信别人的话。

现代社会理应当提倡个性张扬,挑战自我,因为只有这样,社会才能丰富多彩。但对一个初入世事的人,让人接受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就是自己当了老板,也很难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。

其实,无数事实证明,体制内的过着平稳的生活,而体制外的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。人生是一场马拉松,并不完全取决于起点,一分配而定终身,生活会略显单调。只有靠自己的实力以不变应万变。摆正心态,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!

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