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这样一个道理被人们所接受:心决定性-心性,性决定命-性命,命决定运-命运,运决定气-运气,气决定色-气色,色决定相-色相,相决定貌-相貌。这就是相由心生的根本所在。人的相貌很大一部分是修来的,而非仅仅是天生的。

幼稚的小孩子个个都很可爱,天真无邪,见谁都笑,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。直到有一天学会了骂人,娘胎里带来的那份纯洁渐渐被污染,以后则是习相远了。美丽的面孔一定有善良的心灵支撑,而邪恶之人外表再标致,也掩饰不住内心的阴暗。

一个人的外貌是由长相,谈吐和举止等综合因素决定的。人们总是热切地渴望能够一睹那些大善大恶之人、或成就了非凡事业之人的风采,即使未能如愿见到,也要想方设法从别人那儿打听他们到底长什么样。试图构建一个完美的形象,以满足心理需求。

人的相貌如同象形文字,记录他的成长轨迹。善于观相的人能够读懂相貌背后隐藏的思想和感情。一图胜千言,其信息量非一般文字所能描述清楚的。

一次林肯总统面试一位新员工,后来他没录取那位应征者。幕僚问他原因,他说:“我不喜欢他的长相!”幕僚不理解,又问:“难道一个人天生长得不好看,也是他的错吗?”林肯回答:“一个人四十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,但四十岁以后的脸应是自己决定的。一个人要为自己四十岁以后的长相负责。”

为什么人们经常坚持以貌取人的原则。虽然这一原则经常遭人批判,但他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。问题只是我们具备不具备能够读懂人相貌的能力,这需要生活得历练和较高的认识水平。

严格说来,只有第一眼才能对一个人的面孔产生纯粹客观的印象,才有可能让我们破解他的性格特征。一种气味只有在刚接触的时候才会被我们感知,一种酒只有在喝第一杯的时候才能让我们品尝到它的真正味道,同样,只有在第一次看到一张面孔的时候,才会给我们以完整的印象。接触时间久了,除了言语和举止的欺骗会使我们麻痹,而且主观的好恶,也容易使我们的判断失之真实。

我们对人的认识又与自身情绪相关,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往往与内心的状态有关。当满世界充满暴力和欺骗,我们会认为这种环境下不会有什么好人。于是,每一印象一般来说都是令人极不愉快的。绝大多数人的面孔都是那么粗俗!除了极少数美丽、善良、聪慧的面孔之外,大部分的新面孔对于一个敏感的人来说,都会带来一种类似于冲击的感觉,因为一个陌生的、令人惊奇的复合体会引起人的不悦之感。因此,那些能够远遁山林、离群索居、逃避会见陌生面孔的痛苦感觉的人就不难理解了。

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与其生存经历相符合的,是由此形成的。对于那些一生都心胸狭窄,脑中充满卑下鄙俗思想,以及卑鄙邪恶、自私自利、嫉妒刻薄的欲望的人,能期望他们有什么样的面貌呢?这些思想和欲望,会在他的脸上刻下印痕,并将伴随他整个生命历程。而且,所有的这些痕迹,经过长期的不断重复,最终成为他脸上明显的皱纹和瑕疵。

聪明睿智的面孔是岁月刻画的结果,是由面部无数个短暂的典型收缩、舒展而形成的,这也是为什么卓越理智的面孔只能是逐渐形成的原因,并且只有到晚年这些人出众超群的外貌特征才能显现出来,而在青年时期只是稍微露出一丝痕迹而已。

道德品性也和人的生理构成、个体器官有联系,但并不像才智与其的联系那样直接、明确。因此,每个人都喜欢炫耀自己的才智,尽力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中展示它,将之作为自己向来都很满意的东西。但却很少随意地暴露他的道德品性,很多人甚至有意地将此掩饰起来,而大量的实践、练习也使这种掩饰手段日臻完美。因此,断定一个人能否创造出经天纬地的事业较为容易,但要保证他不会犯下滔天大罪就难了。

对人外表格式化的描述误导了对人的认识。刀条脸、鹰钩鼻、八字眉、三角眼已成了坏人的象征,然而戏剧中的这些丑角却是些可爱的人物。内心向外散射的善良和正义弥补了天生的缺陷,甚至成了一些喜剧小丑的特征。

当内心是喜悦时,面貌是开放的;而充满仇恨与愤怒时,面貌是抽皱的。由此可见,一个人要想给人一个良好的外貌,不能仅靠涂脂抹粉,要从内心修炼。多做善事,就会有一个善良的外表,慈悲为怀,心地自然坦荡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