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2018-02-15)

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一名教师,我很想谈谈教育的问题。可是,你又不是什么名家大咖,有谁信你那一套?有的甚至想,我们还不想像你那样生活。那些挂在教室里的名言格句,满大街张贴的三观教诲,父母和老师的絮絮叨叨,早已司空见怪,不具备任何号召力。那浩如烟海的鸡汤,成功者的励志范例,已经激不起心灵的响应。教育家门从各种角度、人性本能,苦口婆心,总是激不活一个个冰冷的小精灵,最后败下阵来。当听到某某学生跳楼、某某学生跳河、某某学生上吊,不禁仰天长叹,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?可是,没有人能说得清楚。

教育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于受教育者的一项实践活动。人的主观性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,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,教者与学者的差异,又导致教育效果的千差万别。教育当以最客观、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。然而,家庭的、社会的、意识形态的无不影响教育的效果。教育也是一种育人的过程,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,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,形成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。对教育的不同理解,取决于各人关注的侧面。

人们直观地理解,教者应是学者的楷模。而事实并非如此,学生超过老师也是大有可能的。运动员比教练跑得快是再正常不过的事。老师是一项教育活动或认识世界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,而效果的好坏往往与学者的主动性关系很大。独立思维、独立人格应当是教育追求的目标。如何感召学生却是个大问题,大家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,再也不能用“想当年我们如何如何”来教育学生,毕竟现在不是当年;物质刺激还没有强心针有效,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年代;他们看过的心灵鸡汤,有些你老师不一定知道;他们玩过的游戏、使用过的信息化时代的先进工具,你老师不一定会用。老师又不是你的效仿对象,传统意义上的感召力又从何说起呢?如果纠缠于此,总是找不到答案。

董仲舒说过:天不变,道亦不变。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都有它不变的内在。受教育是一种修行、人生也是一种修行,而财富(物质的和精神的)则是你修行的结果。那么人生的心态则决定你的现在和未来。

1 不要有所期待。只管好好做着自己的事,看看世界发生了什么。把学习看成一项实验,把行动的兴趣放在实验本身。不要因为期待结果而分心,不要对结果感到焦虑,让学习依循自己的速度与方向前进。

2 不要绷得太紧。 人生不是侵略,不需要也不必把自己绷得太紧,努力保持轻松与稳定。

3 不要匆忙。人生不是百米赛,而是马拉松,不要急,慢慢来,把你的内心调整好,安心地放在学习上。能坐下来就好。任何有价值的东西,需要时间去酝酿与发展,忍耐、忍耐、再忍耐。

4 不要执着任何东西,也不要排斥任何现象。该来的就让它来,无论发生什么事情,都要随遇而安。如果出现好现象,那很好;如果出现坏现象,那也很好。以平常心看待它。无论发生什么事,都让自己保持自在。不要对抗你经验的事,只要充满正念看着它。

5 放下。学会随着出现的变化而流动,保持自然与轻松。放下思想包袱,轻松前行。

6 出现任何事都要接受。接受你的感觉,即使是你最不希望拥有的。接受你的经验,即使那是你憎恨的。不要因为人类会有的缺点与过失而自责。将心理的一切合理化。尊重你的经验,随时敞开心胸接受他。

7 善待自己。对自己亲切一点,你也许并不完美,却是自己不可或缺的工作伙伴,达到你期望的目标之前,你必须完全接受你的现状。

8 质问自己。质疑每一件事情,没有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,不要愤世嫉俗、放肆或不敬。什么事情应该自己去体验,让体验的结果成为你追求真理的向导。

9 视一切问题为挑战。将一切出现的问题,视为学习与成长的机会。不要逃避它们,太好了,又有自我磨炼的机会,喜欢地承受,投入其中并加以研究。

10 思想不要停留在比较上。比较很可能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,导致内心充满贪念、嫉妒与骄傲。遇到一个人,立刻想到“他比我好看。”马上就会出现妒忌与羞愧;遇到一个一般的,就会想“我比他漂亮。”,马上就会出现骄傲自大。彼此比较是一种内心的习惯。它会形成贪心、羡慕、骄傲之心、妒忌或憎恨等恶念,就会造成疏远、隔阂与敌意。

人生本是一个修行的过程,修行是很艰苦的。我们不是为了谁而学习,老师好与不好、同学好与不好都不能成为你作践自己的理由。我们学习是为了将来生活得更有尊严,是为自己将来赢得更多的选择权,也是为了能够生活地开心。

你的现状决定你的未来,不要说来日方长。自控能力不是说需要时才会有,而是始于当下。一个未来认真的人,一定是当下认真的人。

人在兴趣的支配下做事,才有创造力,这没错。但是很多兴趣是培养出来的,不是说谁天生就是对所有事情感兴趣。对必须做的事情,不如主动培养兴趣。事实上,兴趣广泛的人,对什么事情都好奇;而百无聊赖的人,什么事情也激发不起他的兴趣。

一些学生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,他将来还不想干这个专业,因此可以随便应付。我们干了好多事情,也不可能都用不上;我们学了很多课程,将来也不一定全有用。这些都不能成为无所作为的借口,我们学的是方法,获得的是经验,而这些是一定能用得上的。

我们不能保证周围的人没有问题,我们要把这一切视为必然。你改变不了他,只有调整自己。要笑看问题,幽默处理。对于学生来说,未来遇到的问题要更严酷。如果自己学习与生活的基本问题都处理不好,是怀疑教育出了问题,还是性格缺陷呢?因此,良好的心理教育更为重要。

任何强制的措施、威逼利诱的手段、责任与义务的教诲、道德的说教,都难以成为持久的动力。只有自己心灵深处的正念,才是照耀前程的明灯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